各方解读 专题首页>各方解读
如何解读这两个“历史新高”
2021年02月22日 09:46 | 来源:河北新闻网

  “51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、获奖项目和等次创历史新高”;

  “粮食总产759.2亿斤,单产创历史新高”。

  2月21日,提起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两个历史新高,省人大代表、河北捷如美农业育种所所长张全杰深有感触:“两个历史新高说明了我省科技创新、粮食生产取得了新进展、新成效、新突破,是河北创新能力稳步提高,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的现实写照。”

  创新迈上新台阶

  “你看,不仅是获奖项目多。政府工作报告里还说了,过去五年,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6%提高到60%,这又说明了什么?”省政协委员、省科技厅副厅长张永强认为,这是我省紧紧抓住创新发展不放松,培育扶持创新主体,建设完善技术转移体系,深化省科学技术奖励改革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多点发力的结果。

  来自省科技厅的资料显示,近年来,我省坚持聚焦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,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,瞄准关键技术重点攻关,实施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研发计划(2019-2022年),按照“强链、补链、延链”要求,实施了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。

  作为科技创新的“风向标”,科技奖励肩负着激励和引导创新的使命。我省持续深化省科学技术奖励改革,出台《河北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》,明确十项重点任务,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。通过在科技进步奖中单列“企业技术创新奖励”,建立定标定额评审制度,完善评审标准,适度提高奖励奖金标准等一系列措施,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,为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提供动力。

  与张永强委员看法相同,省人大代表、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国发在谈到粮食单产屡创历史新高的原因时,强调了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八个字,而“技”就是科技创新的力量。

  “我省能够实现粮食稳产高产,得益于近年来扎实推进的‘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’战略,夯实了粮食产能基础。”王国发代表认为,“藏粮于地”与“藏粮于技”是一个有机整体,讲“藏粮于地”,就要坚守耕地“红线”,加大高标准农田保护和建设力度;讲“藏粮于技”,就要讲科技创新“金扁担”,为粮食生产插上“科技翅膀”。

  据介绍,2020年我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坚决遏制各类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行为,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,新增高标准农田286万亩,总计达到4982万亩,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全覆盖。

  从会种地到“慧”种地,我省在全国率先打造推广智慧农场,小麦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9.7%,玉米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91%,农业生产智能化、信息化和小麦、玉米耕种管收机械化水平均居全国前列。

  “种子是农业的‘芯片’,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也说明了河北种业发展的长足进步。”张全杰代表告诉记者,我省是用种大省,得益于农作物种业投入持续增加,良种繁育能力、种子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健全,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。

  据了解,近年来,我省选育的一批小麦、玉米新品种,既实现了量的提升,也实现了质的改善。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8%以上,在粮食增产诸多因素中,良种贡献率已超过四成。节水小麦、强筋小麦、杂交谷子、马铃薯、甜糯玉米、“双高”大豆、甘蓝以及部分瓜菜等特色育种水平位居全国前列,转基因抗虫棉、抗除草剂谷子、氮肥高效利用小麦、抗旱节水小麦等生物育种处于全国同类研究先进水平,为粮食的高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企业正在挑大梁

  “我们做过分析,近年来全省获国家级科技奖励项目中,企业获奖数量、等级都有很大增加和提升。这说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十分必要。”在省人大代表、北京晶澳太阳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彬国看来,河北要想以创新增强发展动力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企业必须挑起创新的大梁。

  在研读政府工作报告时,他特地将报告中提出建设“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”“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”标记出来。“我很赞同实施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行动,鼓励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、组建创新联合体。”

  据了解,近年来,我省通过加强政策引导、健全服务网络、提升服务能力、拓展服务链条等,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,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步加强,有力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。

  “我省种子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,科研投入持续增大,科企合作持续深入,企业已成为育种创新的主体。”张全杰代表介绍,加强大联合、大协作,通过科企合作、协同创新,整合优势资源,产学研相结合,破解了一批种业“卡脖子”问题,进而实现科研成果落地开花。

  数据显示,2019年全省共有持证种子企业403家,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8家。2019年全省种子企业通过国审品种数量为46个,占全省总量的90.2%,通过河北省审定品种162个,占总量的73.97%,以企业为核心的良种育繁推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。

  “我省先后启动两轮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,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,创新主体数量呈裂变式增长,通过深化产学研协作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为两个历史新高奠定了坚实基础。”张永强委员介绍,今年我省将支持企业创新赋能发展,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占比,增强技术创新能力,联合高校、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重点实验室、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,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。

  “坚持创新驱动构建新发展格局”“着力突破一批‘卡脖子’和‘杀手锏’技术”,采访中,不少代表委员表示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,聚焦“四个面向”,着力自主创新,提升创新能力,优化创新生态,攻克科技难题,为全省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。

  未来,河北将催生更多“从0到1”的创新成果。(河北日报记者郝东伟)

  责任编辑:陶影
Copyright©2021 www.yzdb.cn All Rights Reserved
主办单位:公民与法治杂志社  冀ICP备13010025号-1